[中國時報 洪峻澤]昨天學測放榜,不管幾家歡樂幾家愁,考生將被迫進入有些人要全力衝刺、有些人卻可放牛吃草、既尷尬又矛盾的高三下學期,因為學測是場沒有正義的考試。


學測的全名是學科能力測驗,在高三兩學期間的寒假舉行,要考所有學科,但只併成五大科:國、英、數、社會科和自然科。看似各科並重,實則十分偏重國、英、數,而輕社會科和自然科。學測規定第一類組(文法商)要考自然科,第二三類組(理工醫)也要考社會科。雖然通識課程和專才教育的分界仍有爭議,也見仁見智,但在教改口口聲聲要減輕學子負擔、快樂學習的大纛之下,文法商組還要考物理化學、理工組還要考歷史地理,和以前的舊聯考相比,其邏輯正義何在?

現代人類文明的重心是科學,粗分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,但兩者差異天壤。學測採用五大科計分,會讓有志於歷史科的考生,歷史科只占總分一/十五,將來毫不相干的數、物、化竟要占二/五;想讀化學系者,化學只占一/二○,國文社會科也占二/五,這種高舉通識教育為理想,卻扁平化、甚至漠視專業科目比重的考試制度,真能挑選出適才適性、有潛能的學生嗎?這不是與大學考試選才的目標背道而馳嗎?

學測在高三寒假舉行,但範圍只有一到四冊,也就是根據高中一到四冊(即整個高中學程的三分之二)成績就要決定大學的考取與否,高三的五、六冊則形同虛設完全不必採用,這種考試設計可說完全漠視高中三年六冊的精神!再者,對採循指定考試(簡稱指考)分發入學的學生更是不公平。

依據學測成績,即可經由個人申請或推薦甄試(陸續於五月放榜),或繁星入學(人數較少,但三月初就放榜)等多元入學方式進入大學。但等待放榜期間是煎熬的:前二種方式尚須準備口試、筆試和備審資料(自傳、校內外比賽成績…),但卻還得同時兼顧高三下學期的課程;因為如果學測考不上,還要考指考。對有家庭資源的考生,口試的準備、模擬、甚至補習,還有備審資料,多可由家長代勞捉刀,弱勢家庭的學子就只能完全靠自已,這是極端不公平的。

學測後若幸運錄取(越來越多,高達四成),那就真的自由自在了。高三下的課就不必上了,老師可以睜隻眼閉隻眼,但卻會干擾繼續要準備指考的同學(對學測結果不滿意或落榜者,約六成),這一切荒謬的景象都是制度造成的。

筆者以自身經歷舊聯考、和陪伴子女學測及指考的經驗,只能吶喊:學測是一場沒有正義的考試!

(作者為外科醫師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