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〈親子會客室〉超市變教室 增加學習力 圖/陳佳蕙 圖/陳佳蕙

文/杜阿晚

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到超市買東西時,提供幼兒一個「隨機」卻有效的免費學習機會……

我當祖母就要滿兩年了,這兩年來幫忙照顧孫子輩的心得,確實感受到年輕一代夫妻在工作與養育子女上的艱辛,無論是時間或金錢,的確都有著不小的壓力。因為如果要好好養育與教育子女,花時間與金錢,真的是難免的,但是也有些方法是可以幫年輕的爸爸、媽媽,省時間又不用太花錢的,例如爸爸媽媽就可以利用到超市買東西時,提供幼兒一個「隨機」卻有效的免費學習機會。

 

<逛超市囉>購物就是學習 免花錢

學前幼兒需要發展的能力包括五官感覺與知覺、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、知覺與動作協調、語言與溝通、情緒表達與管理、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以及各種認知能力(如注意、記憶、辨識、理解、思考)等。

 

上述各種幼兒發展領域,只要有方法且運用得當,以及考慮幼兒的年齡與發展程度,父母很有機會在購物的同時,幫助幼兒產生有效的學習。

 

●在超市裡行走是「粗大動作」的一環,也是學習「空間辨識」的機會,例如右轉、左轉、向前行、上下樓等。

 

●「詞彙」是語言的重要元素,也是溝通和思考的基礎,超市內物件具有實體視覺效果,種類又多元豐富,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透過「命名」的學習,大量增加詞彙,利用每次逛超市的機會,鎖定某類特定物件,教導幼兒該物件的名稱。

 

●「概念」是重要的認知能力之一,超市裡的環境是概念學習的絕佳場所,以水果攤為例,我們可以在水果攤前,幫助孩子學習:1.「視知覺」:顏色、形狀、大小;2.「嗅覺」、「觸覺」與「味覺」:如果確定要買該項水果,則可讓幼兒聞聞味道、摸摸水果表面,回家之後可讓幼兒學習「味覺」,如甜甜的、酸酸的,若沒有要採購,較不建議使用此項學習;3.「命名」:這是蘋果;4.「描述」特徵:這個蘋果是圓形的、紅色的、大的;5.「比較」:蘋果和香蕉的顏色、形狀有何不同;6.「歸納」:這些蘋果、香蕉、鳳梨、西瓜都是水果。

 

●「分類」能力也是重要認知成分之一,而整個超市物品的排列都充滿分類的概念,例如:蔬果、飲料、乳製品、麵食品等。

 

●「辨識」異同是高階認知能力,例如冷凍與冷藏有何相同與相異之處。

 

●「注意力」訓練:可以訓練幼兒在超市中看到什麼他喜歡或比較特別的物品,以及這個物品的特質。

 

●「記憶力」訓練:例如回家後,可以問幼兒媽媽今天在大賣場買了什麼水果,或者問他今天在大賣場看到了哪些水果。

 

●與「數學」有關的概念:例如利用超市裡賣的食品,幫助幼兒認識與分辨大小、輕重、形狀、價格等。

 

●在選購物件或食品時,還可以與幼兒進行「溝通」,例如要買哪種水果、餅乾、糖果。另外,若幼兒想要買某樣食品,而大人不准時,也可藉此機會,幫助孩子做適當的情緒表達與管理。

 

●「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」也可以利用結帳時,幫助幼兒與收銀員做簡單的互動,例如謝謝或再見等一般禮儀的訓練。當然更可以利用付帳時,讓幼兒認識紙鈔或錢幣,以及使用信用卡的簽帳過程。

<舉一反三>學習場所 無所不在

上述所舉的例子都是運用超市做為情境的一種隨機教育。爸爸媽媽們可以舉一反三,利用各種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境,進行幼兒各個發展領域的隨機學習。

 

選擇、擴大、開發、製造各種多元的學習情境也是必要的,而這些學習情境並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才可以取得,例如公園裡可以讓幼兒辨識許多不同植物的葉子形狀、花的顏色;有許多書店是允許幼兒在他們設計的場域裡翻書或閱讀的,甚至有說故事的活動。

 

當然,自己的家更是最方便的情境學習場所,客廳、餐廳、臥室、書房(或遊戲室)、廚房、浴室、陽台,任何空間、任何時間都充滿教育與學習的契機。(作者為退休教師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