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教育訊息 (4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【聯合報╱房琦瑋/教(投縣水里)】教育部宣示一○三年實行十二年國教,可能廢除基測。教育部此舉的目的若是要提升國民教育素質,那目前看來此舉毫無必要;現在升學高中職、甚至大學都已近百分之百。若是要減輕學生課業壓力負擔,那保留明星高中職自行甄選學生的辦法,不管名目是什麼,就算叫什麼特色高中,看來也會是失敗的。
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聯合報╱伍國安/藝術教育工作者(高雄市)】教育部擬廢國中基測,希望此舉能讓孩子在課業及藝能興趣培養之間,可以雙向選擇進行,也讓學習成就更能海闊天空的發揮。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[2011/03/09【聯合報】林宏翼/高中生(高雄市)]看到報載一○三年擬廢基測,使我再次擔憂台灣未來的競爭力。十二年國教或許可以紓緩學生的升學壓力,但這會不會使未來學子更無抗壓性、更無競爭力?

 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[中國時報 林志成/特稿 ]千呼萬喚下,政府終於決定一○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教。十二年國教上路後,七成學生免試入學,另外三成要進明星高中等特色學校的學生還是要參加考試。這樣實在看不出可以減輕學習壓力。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2011/3/9國語日報)楊惠芳/臺北報導十二年國教在一百零三年實施後,國中基測是否可以廢除?引起各界不同看法。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昨天表示,十二年國教實施後,為升學辦理的全國國中基測可以廢除,但每個學年都應進行一次總結性評量,如果學生沒有通過,應進行補救教學,避免國中生素質下降。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[旺報  記者陳景婷/綜合報導]馬英九總統的教育戰略目標,民國103年啟動12年國民基本教育,屆時,大多數的國中畢業生不用參加學測,享有「免試入學」的優惠政策。

 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育部長吳清基昨日表示,民國一○三年實施十二年國教,屆時國中基測變得不重要,「可考慮廢除」。十二年國教上路,七成學生免試入學,「除非特別有必要」,否則大部分高中職不會採計國中在校成績;另外三成學生可透過學科或術科考試進到特色學校。
 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[中國時報 洪峻澤]昨天學測放榜,不管幾家歡樂幾家愁,考生將被迫進入有些人要全力衝刺、有些人卻可放牛吃草、既尷尬又矛盾的高三下學期,因為學測是場沒有正義的考試。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評論/活化教學 化解英文雙峰

2011/02/14

【聯合報李振清/世新大學客座教授(台北市)】

每年的大學學測與指考英文考科成績揭曉後,大家都會反覆地為國、高中生與全民的英語文程度憂心,更為台灣全面接軌國際的外語能力感到焦慮。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拚閱讀能力 國小國文增千字文

更新日期:2011/02/15 02:34 林志成/台北報導

中國時報【林志成/台北報導】

 

為改善國中小學生閱讀能力,教育部昨天表示,將改革國中小國語文教科書,國小部份課文從每篇四百字增加到一千字以上,國中則會更重視圖表及符號判讀及分析。預計從一○一學年起,小二及國二的教科書開始推動。

 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親子天下》讓學校的功能,回歸教育

·          2011-01-07

·          中時樂活

·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王美恩  出處:親子天下Web Only

相關新聞

§   親子天下》7祕笈,教出禮貌小孩

§   親子天下》口語表達是自信心的關鍵

§   親子天下》照顧寶寶健康的食療處方

相關連結

§   你的孩子會變成新聞裡的國中生嗎?

§   國中訓導主任 四成憂慮怪獸家長介入過深

§   校園管教頭號難題—家長

§   更多內容詳見《親子天子》網站

「亂世用重刑」的聲音不斷地被放大,但大家似乎都忘記教育單位不是法治單位。當教育者看到霸凌問題,如何用對方法讓學生心理需求得到幫助,讓他們在教育體系中也有「舞台」,才是教育單位的角色功能,而非自豪貫徹霸凌通報,處分多少位學生進入少年輔育機構

一如以往台灣媒體的報導方式,桃園八德國中校園霸凌事件如連續劇一樣發燒好多天,從學生PO同學的裸照在網路上,到全體老師連署要求撤換不處理霸凌的校長;教育部長親自到校關心,才剛離開學生就在老師上廁所時放置鞭炮以示警告,甚至揚言要帶槍來學校報復;警察開始在下課期間在治安死角之處加強巡邏……,使得整體社會焦慮氛圍高漲到草木皆兵,讓教育單位和霸凌學生儼然成為如仇敵般的對立,也讓社會輿論開始質疑「愛的教育」,甚至有恢復體罰的「暗示」。

「亂世用重刑」的聲音不斷被放大︰民代說要讓警察進駐校園當訓導主任,要制訂反霸凌的相關法案,要處罰不處理霸凌的校長及老師,要隔離霸凌的學生,零體罰政策讓老師沒有管教的籌碼……。大家似乎都忘記了,教育單位不是法治單位。學校教育的目的,不是為了處罰學生,而是提供學習的機制,培養、教導學生為善的意念與能力。而非想方設法處罰人性惡的一面,那是法治機制要去扮演的角色。

為了要趕快恢復校園中的和平,也為了要處理我們的焦慮,在處理過程中,各方都不小心給孩子貼上很多的「標籤」,急著要糾正孩子「你應該,你必須」,甚至也給了許多一直在教育單位默默付出努力的老師貼了「標籤」,批判師道蕩然無存。整個輿論的方向,卻忽略了解霸凌產生過程中複雜的影響變數。

當前的霸凌新聞,把校園「霸凌」和「暴力」、「幫派」畫上等號,暴力與幫派的問題多是發生在國中以上的校園,但是追溯到這些霸凌者的國小行為,一定不難發現他們在小學就有情緒易失控、取笑嘲諷他人、帶頭排擠孤立同學、口出惡言威脅同學、學習成就感低弱、上課時總是不守秩序、在操場上玩耍由他來制定「遊戲規則」要大家配合等霸凌者的跡象。

若要談預防,追本溯源,應該這樣假想︰若是讓國高中的老師乘坐時光機器,回去看到霸凌者的小學生活,一定會想大力呼籲小學的師長,趕快處理那些「輕微的」偏差行為。提早發現,提早輔導與處理,這些學童就不會演變成嚴重的暴力霸凌者!因為要協助暴力、幫派學生的矯治工作,真是耗時且費資源的工作。因為難度高,更容易引起師長的焦慮,因而直覺的認定,要以嚴刑峻法(如體罰)壓制。衝突不斷升高,最後這些青少年演變成社會犯罪者的比例很高,社會就不斷地付出成本去提供邊緣人口的處理與矯治。造成一個「以暴制暴」的惡性循環。

當這一波的社會焦慮過去後,所有的相關單位都要靜下來想想,我們到底對霸凌了解多少,我們是否意識到教育體系與法治體系,目的和做法都不應該相同。當教育者看到霸凌問題,要想到問題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︰那些霸凌者為什麼霸凌?他們可能渴望找到關愛,企盼找到自我價值定位,找到成就感……,卻在唯成績是問的國中生活裡落空。如何用對方法,讓學生心理需求得到幫助,讓他們在教育體系中也有「舞台」,讓他們有源源不絕的向善動力,這才是教育單位的角色功能。教育政策討論的焦點,不應該擺在貫徹霸凌通報,處分多少位學生進入少年輔育機構為目標。

許多輿論要求老師拿出使命感與熱情,但要問的是,現在這些複雜的偏差行為,是只要有使命和熱誠就可以解決的嗎?老師有足夠的跨業資源(包括法律知識、輔導諮商能力等),可以成為一個團隊,一起處理複雜的暴力霸凌嗎?許多霸凌者和他們的家庭都需要被協助,但這不是老師在時間和專業上所能處理的;許多霸凌已經嚴重威脅到同學或是老師的人身安全,這更已經牽涉到警政治安系統,不是老師能夠有能力去處理的。所以教育部應該做的,是要給予第一線教師和學校,足夠的跨業資源,足夠的社區資源,不然再多的教育熱情也會被澆熄。

台灣的教育環境雖然經過教改十多年的洗禮,但是多數的校園文化仍會以學業成就為教育的目標,老師傾向以學生的學業表現作為成就感的來源,但老師也必須意識到社會的變遷朝向多元化,這些變遷帶動家庭教育的變化,深深影響著學生特質的轉變。乖巧懂事「很好帶」的學生已漸減少,少子化下,被寵愛而自我中心的孩子增加;缺乏同儕經驗而低同理心的孩子增加;因為父母忙碌、婚姻失調環境下,偏差行為的孩子增加;還有注意力缺乏、學習障障、情緒障礙..等特殊兒童也在增加。這些變遷代表著學生的「一致性」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多元背景、不同樣貌、特質與需求的孩子越來越多。而老師若是不隨著時代改變,成就感也必然跟著遞減。

重新觀察學生們的需求是個積極的開始,學生進入教育體系,理性知識的探索已經不是唯一的需求,情感與自我實現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成長養分。老師可以像指南針給予指引,孩子就不會在叢林中跌跌撞撞滿頭包,也不會破壞了學習胃口,影響了學習的表現。

當我們在建立新體系處理嚴重的霸凌問題時,更不要忘記我們必須要「從頭開始」,從學童一進入小學的初始開始做起,用預防的心態面對整體台灣校園的問題,所有的霸凌行為都跟孩子缺乏同理心、是否有尊重多元的態度、正義行為、友愛的能力有關,我們一定要啟發出孩子內在的友善人格。教育的重點英在「啟發式」的內化,不是「告訴」孩子一堆「應該」與「必須」的認知,才能真正預防孩子走向校園暴力、黑道幫派和社會犯罪的路上。

     面對校園霸凌問題,不論是從預防或是處遇層面著手,並沒有一套SOP〈標準作業流程〉可以解決所有的霸凌問題,因為每個校園,每個班級,每位孩子都有它的獨特性,重點是我們要能夠「洞察」問題,看清楚問題的結構,保持敏銳的心,看出那躲在問題背後的心理需求,就會用對的方法提供協助。用對方法後,孩子一定就會像是花朵得到養分一般,會開得更燦爛亮麗,充滿自在與自信!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死記強背狀元非頂尖

 

【聯合報賴鼎銘/世新大學校長(台北市)】

2010.11.08 02:11 am

「小學社會科太難,家長批災難」,聯合報昨天報導點出的乃是台灣死記強背的教育模式。這樣的模式,連令人刮目相看的大陸高教成果,也難逃西方大學校長的批評。

大陸高等教育近年的發展,已變成西方校長關注焦點。耶魯大學校長雷文就在「外交事務」期刊撰文,特別言及中國如何推動頂尖大學的過程。雷文另於接受媒體專訪時,以「光速」形容中國高教發展的速度。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,也以「中國大學的知名度節節高升」形容進步現況。因為中國的教育政策及中國學生的表現,讓史丹福大學校長漢尼希告訴美國學生必須看向西方:而史丹福的西方就是中國。

讚美有之,批評亦不少。史丹福大學校長表示,當前中國大學的問題,出在學生十八歲就選擇專業,限制學習視野。牛津大學校長漢密爾頓指出,大學應訓練學生分析問題及思辯的能力;遺憾的是,中國學生不敢挑戰權威,也缺乏自主和創造性思維。

耶魯大學校長也指出,中國教育問題在於學習仍以死記硬背為主;學生展現的是一個被動的聽眾,很少互相挑戰;強調的是內容的嫻熟,而不是獨立與批判思考的培養。中國大學當前缺少二個元素:跨學科的廣度及批判思考的涵養。

這應該也是大陸會出現「錢學森之問」現象的原因。錢學森質疑為什麼大陸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?他指出,中國教育是訓導型,美國教育是啟發型。在中國,老師和家長對年輕人的主導性太強。

最大的震憾,還是來自光明網的一篇文章,以聳動的標題「卅二年高考狀元未出頂尖人才震撼國人」,分析一九七七—二○○八歷年大陸高考狀元名單及畢業後的發展,結果是「幾乎沒有一個成為做學問、經商、從政等方面的頂尖人才,他們的職業成績遠遠低於社會預期。」作者質疑,「高考狀元為何沒成頂尖人才?」

看到這樣的分析,想想台灣歷年的聯招狀元,不知現在又何在哉?這樣的分析,應該也會給強調搶補習爭分數的社會大眾當頭棒喝!我們是否該重新思考,不要把小孩子當銀行,努力為他餵存東西!而是該思考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,為下半生累積永續的資糧!

【2010/11/08 聯合報】http://udn.com/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沒基測不讀書部長多慮了!

 

【聯合報陳啟濃/國中校長(投縣水里)】

2010.10.28 01:58 am

教育部長吳清基憂心十二年國教後,國中生會因為沒有基測,而不讀書。在此要鄭重跟部長說一聲「多慮了」,以筆者的觀察十二年國教的實施是大利多。

國中教育的現況,是程度佳者過度學習,無法紓解身心;程度差者終日蹉跎時光,度日如年。十二年國教後,考量在校成績,學校可精進和補救教學並進,不必理會學測的排名與第一志願的人數。

另外,過去很多國小有專長或才藝的學生,一旦進入國中,很多家長都無奈地讓孩子中斷或放棄,十二年國教實施後,優秀學生不必斤斤計較於PR值,國家人才的培育,可以藉此機會做更好的訓練。

國小和國中本就是基礎學習的時期,語文及數理基本能力的建立。目前國中生,被上課考試壓得喘不過氣。上了高中,再辛苦三年。進入大學後,反而想要輕鬆自由。這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,國小國中應基礎且廣泛地學習,而高中大學後,才需要專精深入地學習。所以十二年國教實施後,也是告訴學生,大學才是開始要做學問,更要用心投入的階段。

【2010/10/28 聯合報】http://udn.com/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育新視界2   學校、補習班 放學去哪好?

  •  2010-10-17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楊茂秀(毛毛蟲哲學基金會創辦人)

 

 

▲由於都會雙薪家庭多,國小中低年級的小朋友放學後,大多往安親班去了。((本報資料照片)

彰師大林明德副校長,不久前與張新仁、翁麗芳等7、8位教授,在國立編譯館開會,中午休息時間,到毛毛蟲基金會來喝茶聊天。 林 教授是毛毛蟲基金會的監事,他知道毛毛蟲有好茶。

笑談間, 翁 教授突然開口問我:「如果我沒有記錯,410教改運動啟動的遊行晚會,在國父紀念館,主持人有兩位,一男一女,男的就是你,對不對?我記得你還講了『我們教室有鬼』的故事做開場。」「沒錯,妳說的都對。然後呢?」我問。「我想問你,你覺得我們的教改成功嗎?我們的教育有變得更好嗎?」她的話比先前急一些,大聲一些。「大哉問!」我深深吸一大口氣,頓了頓才說:「從妳的問話口氣聽得出來,妳自己已經有了定見,就請明說罷。」「沒錯,我是有定見。我認為,這些年來,我們的教育不只沒有進步,比起教改之前,更糟!」「怎麼說?妳怎麼看出來的?」M教授問。「你只要看安親班、補教界、課後輔導的機構,生意興隆到不行,就明白了啦!要是我們的學校辦得好,他們哪能那麼風光...──」 翁 教授說。「是的,是的,我們的教育是該好好檢討了。」 林 教授出手要打圓場:「教育部不是要合開全國教育會議嗎?我們都去參加,怎麼樣?」「那種場合太大,聲音太多,太累人,不去、不去。中午,開了半天會,待會還有半天會要開。不談這個好不好。楊兄,你講個故事來消消暑,讓我們輕鬆一下,好不?」L教授提議。「好啊,只要你們喜歡聽,我就說了──」

我們的父母 非得請外勞顧?

「那天,我去報稅,我在捷運七張站下車,口有點渴,就在路邊買飲料,喝飲料時,在店家門口,看見兩位老太太在散步,邊走邊聊天,看似母女的樣子,年紀輕的,看來也有70好幾了吧。他們注意到我在看他們,年輕的老太太微笑說:『這是我媽媽。』她的表情有點得意:『我媽媽每天出來走路1小時,一切生活起居都自己料理。』

我聽了高興,興奮地說:『我舅舅93歲了,還常常騎野狼125的摩托車外出,到處去,有時天還沒亮,就從大湖泡完溫泉回到苗栗鎮上了。』老太太聽完我的話,推開她女兒,對著家門直奔,奔上通往二樓的樓梯,跑上十幾階,停下來,對我們說:『我94歲,能這樣爬樓梯,有夠厲害吧,不輸你阿舅吧?』」

「你這個故事有什麼深意嗎?」 林明德 教授問。「本來沒有,只是說說好玩,你這一問,我得給它一點意義,要有意義那可要補一小段其他的故事,可以嗎?」怕他們搖頭,我急急接下去說:

孩子的課後 只能送安親班?

「那天,往國稅局走去時,經過北新國小,中午時分,卻見校門口及附近的道路停滿了車輛,細看,沒有一部是私家車,全是安親班、課輔班來接小孩的車。而這可不是北新國小特有的現象,全台灣的都會區都是如此,台北如此,高雄、屏東、乃至台東市、花蓮市也不例外。

原來我們的小學一、二年級有4天只上半天課,他們的父母大半要工作整天,孩子中午要回家沒有人接,回到家,家裡絕大部分沒有大人在,怎麼辦?學校又不留人,只好往安親班送呀!還好有安親班與課輔的機構,要不然怎麼辦?」「是的,要不然,怎麼辦?」X教授以加重的口氣問。「總括起來說,我們老人,我們的小孩,我們似乎只有1個辦法,用錢來解決,老人、病人、粗重的工作,請外勞,小孩的照顧是外勞加內勞,反正都是用錢。」我說。

同樣是花錢 教育方式應深思

「要不然呢?怎麼辦?」X教授再問。「別的不說,就拿小學一、二年級的學生下午不能留學校的事來說,那並非是台灣社會獨有的現象,許多國家都有,德國人就採取不同的做法,他們讓小孩留在學校,請另一批老師進學校照顧小孩。」「這個我們也可以做不是嗎?」P教授說。「可以呀,只要校長及學校的老師有共識,家長反正都是花錢,可以讓他們安心上班,下班前孩子能正常學習,身心得獲健全發展,他們多半會贊成的。我們基金會正在做這一項實驗,我們和北投區的桃源國小,這一學期開始試。」「結果如何?」L教授問。「剛開始,還談不上有什麼結果,不過,我聽說也有一些小學有類似的作為。」「糟了,時間到了,1點半了。」 林 教授一開口,眾教授立刻起身,急急走出基金會,往國立編譯館方向去了。

 

 

現象1-菜園中另類課輔 震撼好大

  • 2010-10-17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徐昀霖(桃源國小教務主任)

小學生的課後輔導班、安親班大多在屋子內排排坐、寫功課;台北市立桃源國小小一生來到大草原、大樹下、在菜園中,接受著另一類的課後輔導!

體制外教師管小鳳帶領10幾位小朋友玩大樹遊戲,管小鳳喊著:「我們玩1個大樹遊戲,脫掉鞋子,躺在草地上,想像自己扎根在這塊土地上的大樹...」,小一生林沂臻說:「躺在大樹下,想著自己就是那一棵大樹,我變得好強壯,什麼都不怕!」,黃永說:「我是一棵樹,和太陽、小鳥、蝴蝶是好朋友,和蜜蜂…有時候是好朋友呢!如果牠不要叮人的話…」

有小朋友就躺在大樹下,有的只脫掉鞋子並沒有躺下,老師容許孩子在較寬廣的範圍中,讓孩子做他們「放心的事」。一段時間後,孩子間相互感染,時機成熟,大家才都躺下。這一幕讓一旁的我非常感動!

其實一開始,我真有一股衝動,想衝過去要求孩子們有一致的動作、趕快躺下。不過,忍住,看完全程,我的內心有著震撼,心想太快、太要求一致性,未必是好的。

這是我們學校今年嘗試實施的課後實驗計畫,到目前為止反應很不錯,未來將逐年推動至小六生。(石文南整理)

現象2-才藝課輔在學校 會更安心

  • 2010-10-17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張俊明(亞洲經濟通訊社總經理)

我 和 太太都在工作,2個就讀國小的女兒,每天下午3點就下課,根本無法去接小孩,只好委由安親班接送,小朋友在安親班寫功課,直到晚上6點半,我 和 太太才喬時間,輪流去載小孩回家,如果學校能增設課輔班,我們就會更放心,不必再為小孩下課後的時間安排傷腦筋。

以現在台中市的安親班和課輔班,每月費用最低5千元,大約都只有陪伴孩子寫功課的功能,再供應小點心,如果要增加才藝課程,行情從8千元到1萬5千元都有,以我們養2個小孩計算,領到的薪水就要先扣掉3萬元課輔費用。

如果學校能開放時間,安排孩子3點鐘下課後的活動時間,在校園內做功課或學才藝,甚至打球、運動,跑跑跳跳,對我們家長來說,安心又方便,現在不是有很多流浪教師找不到教職,我建議政府要照顧新生的下一代,流浪教師的龐大資源,正好可以解決就業和安親的問題。

流浪教師的經驗和資歷豐富,本來就想從事教職,現在只是因為少子化,教師缺額不足,學教育卻無用武之地,教育部如果能善用流浪教師的出路,分發到各國小當安親班或課輔老師,既不會增加學校老師的教學和管理壓力,也能讓流浪教師獲得工作機會。

但我建議,政府最好能編經費,免費提供學校的安親和課輔時間,內政部一直要「催生」大家來生小孩,有了這些優惠的誘因,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,生孩子會更有吸引力。(盧金足整理)

 

現象3-學校的兩難 德比做到了

  • 2010-10-17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楊茂秀(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)

學校不足以照顧所有小孩課後的狀況,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。許多先進的國家也有,德國及比利時對於人口及課後照顧的方式與做法值得我們參考,況且又能解決少子化所引起的師生比不足、流浪教師、失業率高等問題。

德國低年級小學生在中午放學之後,如果父母都在上班,而且家裡又沒有其他長輩者,他們就讓小孩留在學校,請另一批老師進學校照顧小孩。

一方面學校的環境比較安全,比較適合孩子活動,而且,有不同專長,不同風格的老師,來分擔教學,改變陪伴的方式,引入更多遊戲,更多藝術、音樂活動,運動及勞動都可以。

比利時更將小朋友視為國家的財產,用社會的資源幫父母照顧小孩,除了一般津貼之外,還有個人額外的教育支出,也可檢具收據申請高比例的補助,用整個社會的力量和資源在照顧未來的主人翁。

     足的窘境,必需外調他校或申請退休;而且社會上也有約廿多萬名的流浪教師,只要政府有心,這些人都可以引進校園,像德國一樣,總比擠在安親班、才藝班還來得妥適些。(周敏煌整理)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育部長表示反對能力分班

 

針對媒體報導彰化縣陽明國中校長力抗家長能力分班壓力,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肯定,他說,過去因為有能力分班造成後段班學生被貼標籤,學習易遭遇挫折。而藉由常態編班每個學生都能擁有學習成就感。部長也舉例表示,社會上有成就的人也未必都是來自前段班的學生。

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,依照國民教育法應常態編班,但為因材施教,可以能力分組。同時,對於彰化縣陽明國中校長宋維煌力抗家長能力分班壓力,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肯定,他說,今天讓孩子適性發展最重要,不必逼孩子一定要唸第一志願的高中,也不要給孩子一定要唸明星高中才會有前途的觀念。部長吳清基也舉例五院院長、大企業家也多是高職畢業生,來自技職體系的孩子一樣能有一片天,不要害怕讓孩子輸在起跑點,只要終身學習一樣可以學得很好,所以,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反對能力分班.

教育部長吳清基也呼籲家長,不要迷信孩子到明星學校就會好,部長也以最近的研究調查表示,國中基測升高中職第一志願的後段百分之15,跟第二志願的前百分之15比較,學習成就並沒有明顯差異,反而是第二志願的前百分之15學習成就較第一志願後段學生佳,部長認為過去『寧為雞首 勿為牛後』的觀念是正確的,一枝草一點露,行行出狀元。不過教育部長吳清基也表示,學校在常能編班的基礎上實施能力分組,教育部則是允許的。

(2010/9/7 下午 02:28:58 洪慧瑜)

 

校長拒能力分班 吳清基挺

  • 2010-09-07
  • 新聞速報
  • 中央社

針對彰化縣陽明國中力抗能力分班新生走人話題,教育部長吳清基今天說,他反對能力分班,培養學生自我成就感才是增進學習效果的正途,呼籲家長不要迷信明星學校及能力分班。

吳清基上午南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出席莫拉克風災「愛?感恩?學習」相見歡活動,接受媒體訪問時作以上表示。

彰化縣陽明國中有近200名家長透過民代關說,要求採「成績分班」並指定名師,新任校長宋維煌堅拒,家長期待落空,有180多名新生因此不報到,改讀私校,這是陽明國中首次出現新生流失現象。

吳清基說,能力分班下的後段班學生往往因挫折感而出現一些學習偏差現象,學科成績好的學生,德育、體育及美育等方面未必佳。若能常態編班,不僅學生可彼此學習長處,產生互補作用,功課好的學生也可當小老師,教成績差的同學,增進學生良好互動關係。

吳清基表示,「行行出狀元」,大家應打破傳統升學掛帥的價值觀,社會許多有成就的人不是出自名校,比比皆是,國中生就讀高職出路未必差。一項研究也顯示,第二志願高中成績排行前 15%的學生考上知名大學者,比第一志願成績排行後 15%的學生更多,這也是俗語「寧為雞首,不為牛後」的道理。

他又說,始終反對能力分班;培養學生自我成就感才是增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正途,呼籲家長不要再迷信明星學校及能力分班。990907 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陳綢阿嬤PK教育專家

 

【聯合晚報社論】


開學了,一所明星國中發生一百八十多名新生轉學私校的事件,起因於校長不願能力分班。

社會反應兩極化,以下兩人的意見可為代表。教育專家投書說,應能力分班或分組擇一,否則會變成,讓26個英文字母都不會的學生,和已通過中級全民英檢的學生一起上課,「會把前段班的學生教成一堆庸才」。長期帶領青少年重拾新生的「南投阿嬤」陳綢則說,「能力分班(造成的放牛班)是放棄孩子的第一步」。

凡認定自己的孩子是資優生、或有機會被培養成資優生的家長,大概都會投票支持那位「教育專家」。這群多半本身就是高社經地位的人,可能根本懶得去想一下:如果教學環境正常,為什麼會有到了國、高中仍然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清的學生?他們可能也聽不進去陳綢阿嬤(她算什麼專家啊?)說的這句話:把會讀書的孩子擠一班,永遠只求成績壓過別人,出社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,怎麼會有同理心和別人相處?

殘害台灣教育最烈的,就是「好學生」迷思。具有「好學生」迷思的家長其實想法很單純:我只是想讓孩子有好的學習環境,有「發揮能力」的機會。

但問題出在這裡。台灣所認定的「好學生」,多半只不過是智育好而已。但學科成績的優勢,不代表身心平衡發展,這也就是嚴長壽這兩天所說的,考試考不出責任感和工作的熱情。尤其,好學生一旦在父母的要求下,「永遠只求成績壓過別人」,這種太過強烈的競爭心,和唯成功是圖的價值觀,未嘗不可能因此壓縮了互助愛人、團隊合作等其他重要的人格特質。

而最糟糕的一點,以國家的教育資源分配而言,國民教育的任務,是要「把每一個學生帶上來」,還是需要灌注更多的關愛於所謂的「栽培好學生」?有些家庭有能力提供額外資源,讓孩子優秀到國中就通過中級英檢的地步,卻對比著「放牛班連教室的日光燈管都少一支」的現實,台灣教育與其擔心「把前段班教成庸才」,還不如反省為何教育工作者少了陳綢阿嬤一般的愛心吧!

【2010/09/07 聯合晚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能力分班!連日光燈管 好班都多一根

2010/09/07

【聯合報本報記者張錦弘】

台灣很多教育問題,都根源於「升學主義」這個大魔咒,再好的教育制度,都會被扭曲,能力編班就是最好的例子,美其名要因材施教,最後卻貼標籤,會考試的就是好學生,給最好的師資、設備;不會考試的就是壞學生,就放牛吃草、提早放棄。

台灣已邁向M型社會,隨著貧富差距拉大,學生的學習起步、享受到的教育資源也差很多,有錢、重視教育的家庭,孩子從小上雙語幼稚園,國小就開始補才藝、數理,等升到國中時,學生程度已差異懸殊,英文程度好的,可以讀整本哈利波特原文書,差的甚至連廿六個英文字母都背不全。

教育M型化的社會,把程度差這麼多的學生集中上課,老師、學生都痛苦。程度好的學生,嫌老師上得太簡單,程度差的,又聽不懂,前後段學生都被犧牲,老師心有餘力不足,也無法對程度差的學生一一補救教學;對資優生,卻又欠缺有系統的進階教育課程。

在這種情況下,依不同能力分級、跑班上課,的確較能因材施教,但在現實上卻很難落實。因為在台灣,在學校最有發言權的,往往是孩子成績好的優勢家長,學校也以升學率論斷師生好壞,在家長和學校心照不宣下,能力編班仍是升學最方便的工具,最好的師資、設備常會流到「好班」,程度差的「放牛班」,淪為次等公民,甚至連教室內的日光燈管,都會比好班少一根,嚴重被歧視。

儘管教育部一再宣示,禁止國中能力編班,但為何仍有許多家長、學校千方百計想「復辟」,不惜任何手段要恢復能力編班,還不都是為了升學,如同十二年國教喊了二、三十年,依然原地踏步,都是因為擺脫不了升學的桎梏,升學問題不解決,能力編班的問題,就會一直存在。

【2010/09/07 聯合報】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聯合報陳添球/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系教授兼花師教育學院副院長(花蓮市) 】

孔子說「因材施教」,近代心理學強調「適應個別差異」,現代教學原理提倡「客製化教學」,就是為每一位學生量身定做的個別化教學。稍具規模和信譽的英語補習班,確實能夠實踐以上的原理。我們選擇英語補習班時,先問有沒有「分級教學」,如果沒有分級就不來補了。

相反的,國中、高中卻施行「常態分班」,廿六個英文字母還認識不清的人,要和已經通過初級、中級全民英檢的學生一起上英文課。數學四則運算還搞不懂的人,要和得奧林匹亞數學獎的人一起上數學課。兩極的學生,或者說是前、後百分之十五,共計百分之卅的學生,每天「如坐針氈」讀不下去!所以「能力分班或能力分組」就非常必要。

補習班的「能力分級」除了分程度教學之外,常常推出小班教學,再輔以個別補救教學,希望每一個人都學好,繼續在本班補下去,補習班的財源才會滾滾而來;在這樣的體制下,學生也可以學得好,所以家長要求補習班要能力分級。

過去公立國、高中的「能力分班」,因人謀不臧產生涇渭分明的升學班與放牛班,以致家庭、學校、社會給放牛班貼上沒有希望的標籤,結果全國上下把能力分班視為洪水猛獸,最後,教育部下達「徹底禁止能力分班,但得實施能力分組」的命令。

近些年來,「能力分班」是徹底打倒了,但「能力分組」並未普遍(只有少數的學校實行)。然而要實施「能力分組」的教學,先要解決很多問題,諸如教師員額不足、各科節數不一、秩序維持不易等。其中最大問題是「教師員額不足」問題。如今,少子化減班之後,不要資遣老師,讓他們留下來投入分組教學;如果員額還是不足,國家應投入更多的人事費,聘請更多的老師以利實施分組教學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投資是必要的!

目前,模仿有規模和信譽的英語補習班,用心實施分級分組教學、小「組」教學,再輔以個別補救教學,誠心的把每個人帶上來,或可改善鴨子聽雷,每天「如坐針氈」讀不下去的窘境。否則,「常態分班」那種大鍋炒的教學,只會把後段的學生教成更多的廖國豪,同時也會把前段的學生教成一堆庸才!

總之,能力分班或能力分組二選一,此其時矣!

【2010/09/07 聯合報】 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聯合報本報訊】

【聯合報╱本報訊】  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【中廣新聞/彭清仁】

清大鄭姓學生因為不滿73歲老翁要求讓座,憤而揮拳將老翁打傷,老翁一氣之下到警局備案,並考慮對鄭姓學生提傷害告訴;而鄭姓學生的父母親,得知兒子情緒失控打傷人,昨天也趕到醫院探視受害人,並向他致歉。而網路上也引發熱烈討論,但鄭姓學生則是強調,已經知道行為錯誤,對學校和胡姓老翁提告,都坦然接受。

旅居美國的七十三歲胡姓老翁,在搭乘公車時,發現博愛座上坐了一名年輕人,於是要求這名清大二年級的鄭姓學生讓座,不料鄭姓學生不但不讓座,還比出中指,雙方因而口角,接著鄭姓學生就對胡姓老翁揮拳,也讓胡姓老翁受傷送醫。

不過鄭姓學生一到警局後,就後悔動手傷人,當場向胡姓老翁道歉並陪同就醫,對於先動手傷人,鄭姓學生也坦承錯誤,並願意接受校方或是被害人的法律控訴懲處。而清大副校長葉銘泉,也代表學校向受傷的長輩道歉,並難過指出,「這名學生要再教育,一定會處分並加強輔導」。

而這起事件也引起網路的熱烈討論,絕大多數的網友都認為鄭姓學生的行為失控,而且先動手就不對;但也有網友就博愛座的設立提出討論,認為法律並沒有規定一定要讓座,甚至連「依老賣老」的言詞都出現。從尖銳的言詞中,也不難發現時代在改變,人際關係和對弱勢的尊重觀念,也跟著時代悄悄的在改變。

少年殺手廖國豪犯錯,可說是教育失敗和被教育放棄,但就讀頂尖大學的鄭姓學生,公車上對長者揮拳,這一拳對教育的傷害其實更為嚴重。

rainwood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